欢迎拨打电话咨询优惠项目!

顶部广告

首页 殡葬资讯 半月谈: 青少年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各种心理干预机制为何失效?

半月谈: 青少年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各种心理干预机制为何失效?

青少年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各种心理干预机制为何失效?

来源 原创 半月谈记者 半月谈

今天写不完作业一跳了之,考试失利一跳了之,没收手机一跳了之……不时爆出青少年自杀的社会事件,令人痛心疾首。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校园开设心理咨询室、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多数学校通过定期开放学生心理辅导室、设置服务热线的方式,方便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开展心理疏导。但实践中,这种干预机制效果究竟如何?

1


主动求助比例偏低
寒假临近结束,江苏一女孩疑因写作业与家长发生争吵后从窗户跳下,救护车到现场后,孩子没有了心跳呼吸;上海的卢浦大桥上,一名17岁的高中男孩打开车门纵身跃下,桥上只留下痛哭捶地的母亲……
惨痛案例各有痛点,但噩梦发生之后,相关家长、老师却一致表示“想不到”,这说明担负养育和监管责任的成年人未能察觉孩子的心理危机,及时施以援手。
“很多出事的孩子没有求助父母。”一位从事心理健康咨询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向半月谈记者反映,当前青少年心理危机爆发集中在家庭场景,多源于亲子矛盾激化。例如,广东省对32万人次大学生和近6万人次中小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包括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矛盾冲突、家庭教养方式的不一致等问题,大学生的家庭存在严重功能不良的占8.3%,中小学生报告其家庭功能重度不良的高达21%。
从学校来看,现有的资源和机制效果有限,难以及时获得学生进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信息,也无法对处于心理危机学生做出主动快速反应。
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向半月谈记者透露,全校一年光因心理疾病吃药的学生就有200多人,中心却只有6位工作人员。
广州市一位中学心理老师丁薇说,处在心理冲突剧烈且难以自控状态的学生,不易主动找人倾诉,但自己所在学校差不多1500个学生配一个专职心理老师,有心无力。

图片

“阳光护航”团队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王晓 摄

2


强制摸底加剧病耻感
去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据了解,从去年复学以来,很多学校都对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进行了主动的筛查,或委托第三方展开摸底调研。
普查,意味着抑郁症被“拿到台面上来”。然而,半月谈记者在与多名学校校长或老师交流中发现,随着社会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提高,学校对患有心理疾病学生的“防御性”进一步增强,对出现心理疾病的学生有着强烈的“窥视欲”和减责、免责要求,一发现点“苗头”就会把学生推给家庭,要求休学、领回去看病。
“前不久还有一个学生带着菜刀来上课,幸好被同学发现举报。我们每天要面对那么多学生,防不住啊。”南京一位中学校长认为,应当将心理评估作为录取前的一项必选程序,精准识别问题学生。
但在心理学专家看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决定了“主动求助”原本就比较困难,采取防御性、任务性的应对方式,有可能进一步导致患“心病”的青少年病耻感上升,降低主动就诊率,甚至隐瞒病情。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严飞认为,虽然疫后教育部门迅速开展了很多的摸底调查,但由于现有的人才资源不足,水平不够,决定了大量的心理老师只能完成机械的填表工作,而不是深入青少年群体,给予其心理方面的关爱。“摸底当然是有意义的,但一个有抑郁症的学生想要在填表时隐藏自己的真实病情也是容易的。”

3


变守株待兔为主动服务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卫健、民政、共青团、妇联等多个部门,但目前职能划分不清、职责交叉等问题,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谁都管又谁都不管”。

针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直言,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特别是自杀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在处理学生自杀问题上采取一味捂住的办法。“没有对自杀学生规范的统计调查本身就是对生命的轻视,也使得预防工作无据可依。”
“要将原来守株待兔式的心理辅导室服务方式,转变为积极构建‘主动出击’的多层次服务网络。”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刘正奎教授建议,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更容易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实行有效干预。要尽快建立以学校为责任主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构建以学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为主导的“班级-家庭-社区”三级干预队伍。
形成有效干预的基础是配齐人财物等相关资源,配套适应的奖惩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常态化培训提高心理辅导老师专业素养,在职务级别、工资待遇、履职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评估,激活队伍热情,提升工作水平。
“既要重视,也要脱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认为,在对心理问题的关注过程中,也不能发现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就急匆匆地把学生推出去,推给家庭或者医院。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教授任其平认为,学校可以联合卫健部门多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活动;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班级群等平台加强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定期进行主题分享活动,如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正面管教、生命价值观教育等,消除心理问题污名化的倾向。

半月谈

半月谈“中华第一刊”《半月谈》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政治、经济、商业大事,解读社会发展,品味人生百态,您的政经顾问,学习良师,生活益友。323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半月谈微订阅点击订阅吧小程序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8期  原标题:《生病的不求助,求助的没有用:守株待兔难治青少年“心病”》半月谈记者:蒋芳 郑天虹 刘璐璐 | 编辑:李力


责编:杨建楠校对:郭艳慧

识别上图二维码,接力  火种计划阅读 4.2万分享收藏赞183在看161写下你的留言精选留言

  • Mr.Zhao赞725《半月谈》的老师们好:作为一个十年的高中教师,我想分享下我的观点。目前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透,各大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总体效果不错。但是我认为我们缺乏的是生命教育,让孩子们面对问题总是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孩子们没有真正领悟到生命的价值,生命存在的意义,甚至没有明白自己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自己的纵身一跃带给父母和社会的影响。所以我认为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并不是简单的讲座和大班授课,而且通过活动,亲子对话让学生了解的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意义,这样,学生才会珍惜生命。
  • 庄嗯汗赞359社会压力从家长传导到了学生身上罢了。
  • 宏勰赞350最搞笑的是一群人不由分说直接一句“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掩盖一切矛盾,是啊,比起家长学校社会,当然是孩子最好欺负了
  • Didier赞218其实还有很大原因来自父母,父母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孩子,只知道谩骂,比较,溺爱。造成孩子心里问题严重,治标尚需治本。
  • zz2688赞186深层问题不解决,大环境不改变,心理疏导依然是掺水鸡汤,心理干预还是阿Q卖萌。
  • Qwer赞160身边同学有双相情感障碍的,虽然病情早就稳定,但老师还是要求她休学……我自己抑郁症发作也是。哎 我自己什么状态自己最清楚了。真的需要休学我肯定会申请,不考虑其他因素就要我休学,在我眼中就是怕我出事学校担责,反而加重我的病耻感。 更别提之前那个加大对抑郁症学生摸排的事,搞得我们都很害怕。我不能代表病友群体,但只说我自己,我只希望能和别人一样活着,除了有时发病了确实行动力差(指脑子和身体,我躯体化障碍比较明显)稍微和大家打个招呼以外,并不希望得到其他区别对待……加大摸排说是怎么样 实际执行起来就是怕担责时说“你们生病了还要上学,出事了责任全在你们” 唉
  • 松赞150我觉得不是学生应该看心理医生,应该是父母,孩子们的心态好坏都是受父母的影响的,父母的焦虑不安不断的传递给孩子,孩子们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甚至有的时候就学校的老师们的心态也要调整,大家都是看分数论。
  • 月月火水木金金赞121过来人表示这里面有很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这些孩子的父母说的好一点自己就还是个大孩子
  • 老娜赞71主要是教育出了问题,都灌输的是自己家孩子啥都行、最好的,承认别人行非常难,当发现自己真不行的时候,接受不了,就采取极端行为。
  • 龙江龙赞60作为一个家长,我觉得自己就很累。 也感觉得到,小孩也很累, 老师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
  • 多诺米赞54现在的教育把孩子保护的太好了,一点挫折都经受不住。老师想管不敢管,慢慢变成“佛系”老师。家长呢?要么溺爱,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霸道性格;要么压制,孩子天性渐渐消失,变得自闭抑郁。在赏识教育的大环境下,挫折教育越来越少,难道人生路上只有一帆风顺吗?我们也要告诉孩子们,人生路上还有狂风暴雨,荆棘丛生。给孩子阳光教育的同时,也要给他们底线教育。
  • 山谷赞42坚决反对留言里那个十年老师所谓的缺乏生命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生命的教育或者准确说是感悟。而这位老师所谓的生命教育依旧停留在孩子死后带给父母社会的影响。然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都被逼走上这条道了你们还在让孩子在乎社会,在乎父母。如果这样教育可行,怎么会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这条不归路。我觉得关键还是双方的理解,不管是父母和孩子,社会和孩子,都需要相互的理解。在大家不理解对方时,请不要理所当然觉得是因为没有理解父母而应该被教育,这样让逝者还背负不理解父母的名声真的是正确教育?
  • 飘赞40有的公众号写这方面话题时会详细介绍怎么自杀的,连吃哪了些药都列出来!这不是教给孩子自杀方法吗?这个得管管!
  • 李明赞37一昧追求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略了心里素质的同步成长,拔苗助长!必定缺份营养!
  • 突然掉线赞35在一所私立学校任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被公立学校劝退的。这里面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躁郁症,精神轻微失常的等等,老实说班里哪怕只有1-2个这样的学生,也是一个定时炸弹。从此上课不再以教学为主,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况,保护问题学生、其他学生的身体心理安全。真的很疲惫,一个不注意就给你搞点事,万一出点什么事对谁都不好。在问题学生爆发,或者蠢蠢欲动的状态下,就算心理干预及时,也只能一对一。同一时间一个老师只能对一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更别说成百上千的学生配个位数的老师了。不是学校推责,而是真的心有余力不足。数量之多责任之大,一所学校一位领导一名老师又怎么担得起?我始终认为身体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学术教学问题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而不是一方承包。学校的老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学生,总有顾不到的时候。而在家庭里1-4名家长甚至更多家长面对的孩子通常也是1-3个。我仍认为教书育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丰富思想开拓视野,而不是承接家庭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希望家长不要企图把孩子完完全全推给学校,教育一个孩子是家校共同的责任。在我的认知里、所见所闻里,大多数问题学生的主要根源都在家庭里。这番话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后评价这个社会问题了。已准备辞职转行。
  • 12赞33我表妹高三生因为舍友矛盾加上学习压力导致心情低落,后来没有及时跟父母沟通求助,发展成重度抑郁症状,时常唉声叹气,也快成林黛玉了,还在想生与死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 ☆Allen赞30不太能赞同这位老师观点,生命教育,对他人的意义,或许会让原本不堪重负的心理压上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解决方式还是以说教为主。为何会产生心理问题?人的需要理论,除了基本需求,还有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同的需求。增加人文关怀,或为解决之道。以前我们上学,老师会和每个同学都有交流,现在所有的交流,都是成绩。不能把原因简单归结为学生本人,归结为学生本人,恰恰是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 云万里赞29点赞第一的观点有失偏颇,一个人首先他是他自己其次才是子女、公民,他不是任何人的财产以及任何人达成愿望的工具。学校中有人赢就有人输,天生我材必有用,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社会都应该给于孩子足够尊重以及理解,而不是一昧的觉得他们应该怎么样。
  • 小刘赞29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多源自家庭的因素,如单亲、离异、准备离婚、家庭粗暴教育、家庭忽视、留守儿童、家添二胎等等
  • 朱明辉赞24学校,包括医院,最大的窘况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疏导人员!
  • 小钝赞24时代不一样了,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看问题。以前我们觉得被老师骂两句被家长说两句这不都应该的吗,现在可不行了,说重了就走极端,时代变了。
  • 秋赞20我认为父母孩子要一起看心理医生。曾经听到孩子说:没有人爱我。心里很悲伤,难道父母不爱她吗?吃穿用度样样不缺呀,可是后来发现孩子在意的是与父母之间的精神沟通。父母不常与孩子沟通,没有过多肢体接触,把考试成绩看得天一样重要,批评大于鼓励,比较超过赞美…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如何感受爱?如何能有勇气面对社会坎坷?父母是亲密的存在,是孩子强大的精神支柱,父母都打击孩子,让孩子拿什么勇气与自信面对世界?
  • nan赞19需要学校和老师给孩子多些时间上的自由,允许家长陪伴孩子把脚步放慢,让孩子把心理建设做起来,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 徐徐徐新月赞18以前读高中的时候,高三那段时间心理压力比较大,就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被同班同学笑话,又不是神经病,去什么心理咨询室
  • 兰心惠质赞17学校的教育,不光是书本知识的传递,思想品德的教育更为重要。要让孩子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可惜现在的学校只注重考分,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 Somebody赞16学生心理健康急需关注,不要指望基层一线教师。可怜的基层教师除了教学教育学生,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多了一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老师就被迫多走一遍流程,留痕迹,没什么实质效果。同时基层教师也需要心理关怀和疏导。
  • 狐狸赞12“痛苦是相同的,不要比大小”,送给不理解的人。一根稻草都能成为压垮一个成年人的世界,为什么就不能理解小孩子的痛苦?有的人现实和内心两个世界,现实的世界充满不理解,各种矛盾无法被纾解,内心的世界充满对自己情绪的压抑,痛苦和枷锁让他在生死的边缘徘徊,真正绝望自杀的人陷入旋涡,究竟是活着还是死亡,还会跟你讨论其他吗?心理疾病真的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简简单单一次康复,反复发作才是正常现象(原生家庭、心理环境和外部坏境不发生改变,悲剧只会再次重演)
  • 三减一等于几赞11可是我还是感觉,这种对于孩子的问题来源于家长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小孩子在思想方面没有太多的自主能力,就像很多“熊孩子”,为什么会“熊”,这些孩子的“熊”必然有一个起始点,必然会有一些人或者事物影响了他/她们,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以前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也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电视节目,自然也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甚至扭曲的思想与观念,当然这是相对的,我记得小时候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爱祖国,爱人民,为人民服务这些,可是现在呢?做网红,挣大钱,利益为重,不能吃一点点亏反而成了人们脑海里所谓主流的思维。包括很多自媒体,很多短视频的内容,很多游戏的设定,很多影视剧的糟糕台词与剧情,再加上家长属于防范与管教,甚至连家长都认同那些观点。首先给孩子灌输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所以在对有问题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我想,或许更应该加强整体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这种建设不仅仅是表面功夫,也不仅仅是在马路上挂点横幅,墙上写点标语就能解决的,更不能是应付差事,对于网络平台的监管,发布内容的审核,影视作品的审核等等,不光是针对孩子,更应该针对成年人。让那些导致三观崩裂的东西逐渐消失,让下一代更健康。
  • chen赞10在家庭中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处于一种绝对强势的状态,对于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不重视,觉得是无病呻吟,作。学校因为各种考核和升学压力,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如何提高成绩上。社会上觉得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关怀下并不需要,心理咨询队伍的培养力度还有待提高。学生的生命教育不能引起重视,在各种电视剧电影的求生求死的情节影响下,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还有一种,是觉得人生无望,这个也许就是综合所有的体现了。
  • er rou赞10不该被忽视的心理教育
  • wert赞9李玫瑾教授说,加强体育锻炼,让孩子们能够控制自己身体的肌肉,才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越是锻炼的孩子,越是心理健康!性格决定命运,而不是智力决定命运!
  • 哈哈赞9《半月谈》的老师你们好,我是一个从小学初中起就备受心理折磨的学生。虽然现在我大学了但是想起之前的那段时间仍然不能简简单单的说就这样过去了。可能有人会说初中生高中生有什么可愁的,有这么好的条件,你们就是不重视生命而已。但是作为一个心智没有完全成长壮大的小学初中生往往压倒他们的都不会是成年人那样的问题,可能就是作业写不完、老师的责骂或因为成绩是区别对待等。而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无法沟通的家庭。我觉得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从学校入手,更应该提高家庭中对心理问题的重视,而不是谈“心理”色变的状态。
  • 刘巍赞8个人认为,是整个社会的压力一层层传导在学生身上了。光从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改进,效果不会很大。学生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反应,学校不可能真的就是象牙塔不受社会影响。 举个常见的例子,部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就是留守儿童。父母管不下来或者没时间管,爷爷奶奶思想观念又落后,体能跟不上也管不了。他们为什么成为留守儿童?还不是父母要物质生活就只能撇下家庭生活外出打工,要家庭生活留在家里就没有钱改善物质生活。还有的例子,父母鸡娃。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城市里的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不阶层滑落,主动鸡娃,而不考虑子女本人的感受,就像企业里强调Kpi一样给子女强调成绩和能力。成年人上班看到考核就如上班如上坟,何况未成年学生。
  • 你看不见我谁也看不见我🐹赞7心理疏导感觉还是治标不治本,我八零后高考大省,上学的时候就是一门心思学习,我们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素质教育,就是上课做题考试,没时间想些别的,在学校谈个恋爱已经算是老师家长都担心的了,但我们也长到这么大了,也在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现在的孩子我个人感觉其实是缺乏对生命的敬重,对他人的敬重以及对自己的重视,很难说到底是教育体制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教育出了问题,但学生轻生事件频繁发生,一定是大环境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强调心理疏导,其实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说什么配齐人力形成有效干预,需要多少人力呢?
  • 扶摇万里赞4昨晚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视频,一中学生凌晨3点写完作业后放声嚎啕大哭,家长也不知所措。像我现在这个年纪的人,其中部分孩子都读初中了,虽说我不能切实感受学生的不易,但是我深知现如今社会的竞争压力,成年人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升学压力。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却没有让社会中的人有快节奏生活或者适应生活的能力。就如文章所提,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四方联动,关注青少年社会工作,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预防,治疗,平等对待,切忌将其污名化。
  • 惠珊赞2在对心理问题的关注过程中,也不能发现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就急匆匆地把学生推出去,推给家庭或者医院。这句话太真实了,现状呀。老师一来怕担责任,二来也没有相关经验
  • 胡家赫赞2生命教育是有需要,但患病学生并不是每个都会去选择自杀来终结这一切,摸查心理疾病旨在要求学校和家长一同重视这个问题,并且构建出青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御工事。还有很多学生在经历着心理疾病的摧残,如果只是去进行生命教育这只会单纯的治标不治本,心理疾病的预防需要多方联合起来,也希望可以早日建立起成熟的体系!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赞有心理老师也不敢去找,今天找了心理老师,第2天我的所有心理状况,学校老师人手有一份还会拉我出去谈话,同学也都知道了……我就变成了别人嘴里一个心理不正常的人……
  • *闯Pluto赞让本来就存在问题的家庭去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这办法本身就不合情理,加强生命教育等等办法在方式一定是最优解。但是不能把这件事按照传统模式做成思考题,要做成选择题。增加群体活动,在小学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能动性。应该能解决一部分矛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重庆殡仪用品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zgmw.com/4499.html
感谢阅读到这里,如果你对上述内容有疑问,请电话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优惠项目!

文章底部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