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拨打电话咨询优惠项目!

顶部广告

首页 殡葬资讯 骨灰存放 观察|逝去的亲人,你会理解我的选择吗……

骨灰存放 观察|逝去的亲人,你会理解我的选择吗……

石桥铺殡仪馆,一站式24小时殡葬服务,遗体接运,守灵治丧,灵堂租用,告别仪式。
咨询电话:023-68662224

每一段生命旅程,都有结束的一刻。此时,你鲜活地呼吸着、生活着、感受着,但在某一瞬间,你可曾思考过骨灰存放,当生命画上句号,要以哪个样的方法摆脱世界?以及说,回归这个世界……

几千年来,中国的殡葬文化以个体不能全然感知的方法演化。从土葬到火化,大众的接受过程经历了艰难更迭;但站在现在回想,又如同一蹴而就。也许你不曾看到,今天的我们,正在迎来一场新的殡葬变革。

01

父与子的“海上旅行”

有人说,死亡才是期待着每个人的真实未来。虽说如此,但死亡有时会不按常理出牌。

2008年,我们仍然能悉数讲出出现的这些重大事故。而对侯海燕来说,那一年,她心爱的,也是唯一的女儿,因病依然离开了她。

虽然一家人尽力以赴,也早有心理准备,但那一刻来临,侯海燕和妻子还是垮掉了。第二年,侯海燕的妻子又因突发脑溢血病逝。仿佛一夜之间,世界在她心中蒙上了一层阴霾的纱,她无力拨开。“我父亲走那年才26岁,白发人送黑发人,一直放不下,走不起来,就每天哭、总是在哭泣。”

侯海燕原先是一名首饰工匠,越老越吃香的那个,可自从父亲、丈夫死后后,她仍然都无法集中精力再忙于起工具,继续干了一辈子的事业。她自己也不清楚,浑浑噩噩的状况持续了多久,她又是怎样度过了那段时间。

去年清明,她都是一个人到殡仪馆祭扫,“走在骨灰放置室里,我经常都觉得非常荒凉,”侯海燕坦言,自己很不偏爱那些地方,“冷冷冰冰的,从本心讲,我认为不能让人们父子俩在此处面待着”。

随着年龄增长,侯海燕的这个心思越来越重:“我也60多岁了,家里同学也不多,我不在了以及我动不了了,就算买墓地了,谁给你扫墓去?想到这里我心特寒。”

一个恰巧的机会,她从亲戚那听说了海葬,就到网上去搜,到殡仪服务单位反复去问,一度很是纠结。

直到2014年国庆节前,她已经做出决定,把兄弟俩的骨灰撒向大海。

正式骨灰撒海的那一夜,互不相识的家属们一起聚在船上。殡仪服务总站的工作员工组织了庄严的典礼,播放哀乐、诵读追思词、依次有序地将骨灰撒海。“当时这种氛围我自己控制不了,大家都哭了,就好似有一种无形的共鸣。氛围较好,能感得到对逝者的抚慰、尊重,把它们送到这里没有送错,就这样觉得。”

至此,侯海燕已经找到一种释怀的觉着,“很放心,回归大自然了,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就只当去旅游了。”后来,她被邀约到一家公司再次发挥手艺,日子也逐渐有了生气。

每年中秋节,侯海燕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一年一度的海上共祭活动。她发自心里感到,“国家提倡确实很好的,现在的人的观念要比以往更开放,以后会有更多人理解、接受,我认为走这步行得通。”

02

“如果他活着,一定支持我们的选择”

存放骨灰盒的地方叫什么_骨灰存放_存放骨灰的地方

去年3月20日凌晨,刘玲老两口在东疆国际游轮母港码头登上了国宾9号的甲板。这是它们第一次乘船出海,早春的微风还有些孤傲,海鸥在空中婉转盘旋,浪花不停拍打在船身上。很快,船只便驶进了特定海域,在此处,一场意义非同寻常的摆脱仪式起初了。

这是上海举办的第381期骨灰撒海活动,刘玲与同船的120多位亲属一起,追思悼念,满怀歉意地将怀抱中妻子父亲的骨灰撒向大海,对逝者做最终的告别。

“跟我想像的非常不一样,给我们发的白手套、帽子、湿巾,把骨灰放在一个可以降解的袋子里。仪式很优雅,主持人全程在鼓励,鞠躬、说说告别话。撒的时侯我就怕太快,会让人认为心中咯噔一下,实际上它们是有个类似传送带,一点一点奔着大海就移过去了。还可以撒鲜花,写追思卡,这都是可以降解的。你就认为全程特别有序,心里头挺心安、挺安慰的。”刘玲说。

刘玲和妻子在1979年离婚,婚后仍然跟妻子父亲一同生活,就像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公公是老殡葬人,退休前仍然在火葬场当一把手。在刘玲的印象里,那个年代正是普及从土葬到下葬的时期,公公忙得根本顾不上家。

“(上世纪)80年代,有的别人还接受不了火化,我赶上过,人家来找我儿子,问这个事,他非常开明,劝别人别接受不了,他也跟旁边人总宣传火化好。他到临终时候,家里同学还说送回娘家(土葬)也可以,他就告诫女儿,说千万不能那样,现在社会如何办的,我就如何办。”刘玲回忆。

1997年,老人去世,刘玲两口子就遵照丈夫的愿望,火化后把父亲的骨灰一直保留在市第二殡仪馆内。直到前几年,刘玲的老人两次中风留下了后遗症,每年祭扫出行都越来越艰难。老两口商量着,应该尽早找一个解决方法。

“我父亲就一个儿子,大他12岁,都是7、80岁的人了。听人说海葬挺好,在电视上也看过,我们两口子就去询问。当场我父亲就拍板了,周总理都把骨灰撒海里了,我们普通老百姓有哪些原因不接受,人就是自然地来,自然地走,要是我儿子还活着,他显然也支持。”

在海葬活动现场,刘玲和家人还收到一份定制的纪念品——生命晶石,它是从死者骨灰里提取一部份,采用特殊技术,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稳固纯净的结晶体。“对我们家属来说,也是个念想,以后逢年春节拿出来说说。我从内心里非常感谢政府,不花一毛钱,还给奖励1000块钱,替我们考虑的那么周全。”

相关链接点击查看天津节地生态安葬补助津贴标准

生命晶石

03

海葬的演变

大海的胸膛容纳了死者,也安慰了亲属。从1990年以来,市殡葬服务总站已撒放骨灰超2万具,参与家属4.5万余人,接待咨询民众二十余万人次,“海之眠”天津骨灰撒海的活动品牌也历经三五年的演化,渐渐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每年报名的数量都在递增,我2014年刚接手海葬工作那阵,每年也就八九百具(骨灰),到目前能超过1200具左右,还得排队。毕竟今年就春秋两季可以出海,批次也非常有限,去年因为疫情就撒了两批,今年我们压力挺大的。”市殡仪服务总站业务科负责人马涛介绍着现在的状况,他告诉记者,海葬服务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初期的骨灰撒海

存放骨灰盒的地方叫什么_骨灰存放_存放骨灰的地方

“原来最早的之后去海上,条件非常恶劣,船也小,承载能力只有150人左右,而且还分两层,我们就想方法在一层装摄像头,二层的家属只能看仪式的直播。撒灰时候有一个像桶似的管道,每个家属发一手臂套,抓骨灰往那桶里头撒,比较简陋。”

“后期我们又弄的降解袋,把骨灰整个都包在一起,做的滑梯,但是控制不了它滑行的速度,非常快就落到水里了。有的家属能接受,但是有一小部分家属还是接受不了。”

21世纪初,开始使用降解袋

21世纪初使用的滑道

现在,国宾9号上采用了新设计的骨灰撒海设施

面对新的课题,海葬的工作人员又开始想方法:“去年,我们找了一家公司,研制起来一个电动的传送带,把带着骨灰的降解袋放在里面,测算好时间,缓缓地给它送到海面,管道做成透明的,家属全程都可以看到,包括最终设定了一个按钮,家属自己去操作,决定哪个时候让骨灰落入大海。我们只是一步一步地想方法满足家属的心态需要。”

海葬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物理行为,它更多承载着爱情的寄予和传递。在以前服务当中,马涛和朋友们都在努力收集家属提出来的建议,再用心细化改进到每一个地方。

为了满足居民群众的还要,今年,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启用暖心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太、残疾人亲属提供了代撒服务,过程中,工作队员会对仪式进行录制留影和视频保存,回来后发送给亲属,方便大家留念和怀念珍藏。

“这显然也不是工作的终点,现在由于国家建立制度,肯定后面的人会愈发越多。我干了16年殡葬了,殡葬人说话都是换位思考,切身去理解家属的心态,真正把海葬做成老民众认同的殡葬形式之一。”

2020年疫情期间,市殡仪服务总站工作员工代替亲属参加海上代祭活动

04

走了20多年后,爷爷奶奶已经“入土为安”

始建于1988年的北京寝园,是上海市最早建立的骨灰墓园。在寝园东侧的思息园,位于公墓区和深葬区之间,有一块四四方方的草坪,在形形色色、高矮不一的墓碑丛林之中变得更加特别。这是北京市最早举行节地生态安葬骨灰草坪葬的地方。从2010年举办迄今,这片草坪下面共安葬了1500多位死者的骨灰。

骨灰存放_存放骨灰的地方_存放骨灰盒的地方叫什么

杨丽今年34岁,家住河西区,去年十月底,她帮过世二十多年的姥爷奶奶办理了节地生态安葬。

杨丽的奶奶过世早,早到杨丽都想不起那年她几岁。但是父亲过世的那一年,杨丽却记得非常明白,那年她13岁,上初中。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杨丽的爸妈是双职工,平时杨丽就由母亲照顾。生前,奶奶和杨丽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要做对他人有用的人。

母亲过世后,爷爷奶奶的骨灰一直没能下葬。因为杨丽的母亲、伯伯、姑姑对于安葬方式设想不一,加上姐姐住在很远的外地,很难得回家。这些年,杨丽爷爷奶奶的骨灰一直寄存在上海市第二殡仪馆。这一放,就是二十多年。

“这几年,几位朋友年纪也大了,我爸是最小的,都70多了,他们也想把我父亲母亲的骨灰赶紧安葬好了。”杨丽说,刚起初,几位朋友准备为父亲母亲买一块墓地,可是看了一圈以后看到,离县城近的墓地费用太高,价格稍微合适些的墓地又太远,“都快到河北了”。

几番选择和抉择时,杨丽从社区工作员工那边听说,寝园正在举行节地生态安葬,“详细知道以后,我认为这些方式很好,不仅能让祖辈回归自然,还能为后代造福。并且寝园离市区非常近,祭扫很方便。家里的几位朋友也都赞成”。当时正好赶上北京市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实行方法(详情)”。杨丽意外地作为第一批发放这奖金的死者亲属之一。

2020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原定在4月底举办的节地生态安葬仪式推迟到了11月底参加。杨丽至今仍记得那时的情境,“场面布置的很温馨,有礼宾人员献花篮,还有小吉他专业伴奏,整场典礼肃穆,却不悲伤。主持人致悼念词的之后,有一句是:假如有来世,我还甘愿承欢您的膝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回来了,我想到了小时候母亲对我的万般宠爱和伺候,我真的好想念她……”

05

三十年后,姥爷的愿望实现了

关于节地生态安葬,许多人在了解上存在这种一种弊端: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都是没钱买墓地的人。毕竟节地生态葬不用花钱。去年,天津市颁布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后,不仅不用花钱,还能领钱。于是一些人更把节地生态安葬当作是经济低迷所造成的失望之举。

“事实只是那么。在我们这里报名节地生态安葬的民众当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官员家庭。”天津市殡葬墓地事业服务中心业务一科负责人张铮告诉记者。

在张铮的帮助下,记者借助电话联系到了一位在节地生态安葬开展后不久,就为家人报名申请的死者亲属李女士。李女士今年45岁,来自一个高干家庭。几年前,她为自己的奶奶办理了节地生态安葬。

“我父亲虽然尚未去世三十多年了。”李女士说。李女士的爷爷是位共产党员,生前非常崇敬周总理。“他总说:周总理那么大的人物,逝世以后都不留骨灰,我们对国家也没有这么大的贡献。姥爷就期望自己走了之后骨灰能撒到地里,作为土地的肥料。但是过去的风俗不允许这种,那个年代,人们普遍觉得:子女即使不把父亲的后事办的风风光光的,就是不孝。作为父亲,我儿子后来也有如此觉得的。所以父亲死后的时侯,没有尊重他的愿望,把他葬在了墓地。”

“但是随着我父亲年纪也愈发越大,以及身边一些老友的去世,她对于丧葬的那些手段有了一些不同的见解。”李女士说,有两件事对父亲触动很深。

“第一件事是她的一位老伙伴,前些年过世了。孩子们家庭条件都很高,但是在父亲非常孤独的之后,这些女孩都不发生,却老人走了后来一掷千金,说是必定要让母亲风风光光地走。我父亲曾经就认为很讽刺。”

“第二件事是我们以前住的小区里,有一个亲戚过世了,去世以后,她的小孩连孝都没戴,只穿着素服,很简单地把丧事给办了。当时住的小区里,老同事很多,大家都指指点点的,我父亲曾经提到那些画面,也认为这家女儿太冷漠了。但是当时才明白,其实这家女儿们十分孝敬,把父亲照料得非常好,只是思想不同罢了。亲眼目睹这两件事以后,她总是忍不住去对比,渐渐地,她的理念出现了变化。”

大概七八年前,李女士一家人从外省迁到北京迁往,便想把父亲的骨灰一起迁回去,方便随时祭扫。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女士知道到寝园正在推广一种新型安葬方式,不仅节省土地,而且绿色环保。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父亲后来,她很快就同意了。当时还有朋友不赞成这样安葬方式,他们认为:家里又不是没条件,不要对父亲太吝啬,还是需要给母亲买块墓地。但是我的父亲很坚定,她也能做了这个主,所以最终我们帮父亲报名参与了节地生态安葬,也算是了却他的一桩愿望。”

存放骨灰的地方_骨灰存放_存放骨灰盒的地方叫什么

06

三块方碑

为了最大程度节约土地,节地生态安葬一般不留骨灰,也不下葬留名。但是在南京寝园举行节地生态安葬的草地前,却卧着三块长圆形的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逝者的名字。

“这三块碑上刻的都是第一批先行者的名字。”天津寝园一名叫高峰的老员工告诉记者骨灰存放,“实际上你们始终和逝者家属宣传的都是不保留骨灰盒、不保留任何标识。但是在2010年,咱们第一年组织报名的之后,大家针对节地生态安葬的认同度非常低,一百多个安葬名额,花了两三周才报满。为了感谢这第一批先行者为天津殡葬改革事业所作的尽力,我们立了这三块碑,以作纪念。”

“这些年,随着绿色低碳的殡葬观念日渐深入人心,逝者家属报名节地生态安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年寝园开放报名后,才两星期,一百多个名额就报满了。还有许多死者亲属想报报不上。”天津市殡葬墓地事务服务中心业务一科年轻的负责人张铮说。

为了满足民众逐渐下降的意愿,2019年,天津民众政局下属的憩园拿出1.7亩耕地,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并且全年开放报名。据统计,仅2019年,天津憩园就安葬了600多具死者的骨灰。

“今年,寝园计划再拿出近两亩土地,用作节地生态安葬。”张铮说。作为上海最早建立的骨灰墓园,寝园的土地使用率早已超过了94%,剩余的土地十分有限。“像近几年,寝园一年可供销售的墓地只有三四百块,可谓供不应求。在这些状况下,能拿出这样一大片土地来做这个事情,我们真的下了巨大的决心。”

在寝园采访时,记者特地在节地生态安葬的那块草地前驻足了一会儿。记者发现,前来祭奠的他们络绎不绝。虽然不清楚埋葬在这里的1500多位逝者姓甚名谁,但从它们深深的鞠躬、轻声的述说、眼角的眼泪,记者不由地想:他们仍是这样深深地想念着他们,仿佛大家不曾离开。

据统计,目前,全市殡葬馆每年火化尸体在7万具左右,按照我国殡葬法要求,近年来,天津墓穴都控制在1立方米(0.0015亩)以下的节地型规格,如果每年火化的7万具左右骨灰中,有三成选择骨灰迁葬,算上墓地周围植物、间距、道路等公共区域,那么,每年消耗耕地将在60亩左右……

“10年、20年、30年,甚至更多年之后,这将是不可忽视的数字。”天津市殡葬处处长张悦东告诉记者,“推开窗子就会发现隔壁山坡上一片墓碑林立的墓园——现在在别的城市,已经发生了公墓与民众生活区越来越近的状况,如果再不管理现有的安葬方式,‘逝者与生者争地’可就不是玩笑话了。”

“今后,殡葬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不留骨灰’。”张悦东说,受传统丧葬观念的制约,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肯定还要一个过程,一方面是他们意识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必须政府部门切实作为,营造环境、制定新政来鼓励公众。“我们制定奖励制度就是让节地生态安葬理念深入人心。”

记者采访时,一位年轻的殡葬职工告诉记者:“周总理曾强调,从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是殡葬习俗的‘第一次革命’,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第二次革命’。”据他讲,干殡葬的人都明白这句话。

他们不但了解,他们也在对此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在天津,这份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

注:文中侯海燕、刘玲、杨丽、李女士为化名。

记者|万福念顾颖

一站式殡葬服务,遗体火化,灵堂布置,司法鉴定。

文章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94714101354253569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重庆殡仪用品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zgmw.com/11865.html
感谢阅读到这里,如果你对上述内容有疑问,请电话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优惠项目!

文章底部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