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殡仪用品网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公墓导航 - 南岸区涂山公墓

南岸区涂山公墓

名称:公墓导航 / 时间: 2021-02-18

重庆市南岸区涂山公墓,又叫涂山陵园,涂山广厦陵园,是重庆市老一批经营性公墓,属重庆市民政局管辖。园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涂山任家湾,在东经106.61°北纬29.51°,海拔高度300米,涂山属重庆南山风景区山脉,似是一个龙爪前伸,腑视长江之北,座镇长江之南,嘉陵江和长江在墓区前方交汇,可谓"两江汇一水,景从远方来。"这是重庆风水专家"和缘大师"对涂山公墓的地堪评价。

单位名称:涂山公墓(涂山陵园)

园区地址:重庆市南岸区涂山镇

其他说明:重庆涂山公墓,是被重庆市民政局第一个批准为永久性、经营性的合法公墓,重庆殡葬协会成员。

墓区概述

涂山公墓首期占地200亩,主要是以安葬逝者骨灰盒的入土式立碑公墓,公墓内分为高、中、低三种档次墓区,以及综合墓区,目前己安葬逝者3000余个骨灰盒。

交通

南岸涂山公墓,属于靠重庆市主城区的很近公墓,离重庆朝天门零公里标志6公里,隔江相望。距南坪10公里。属重庆城区山脉内侧。多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合法性

重庆涂山公墓,是被重庆市民政局第一个批准为永久性、经营性的合法公墓。重庆殡葬协会成员。

天葬的起因及其意义

 (一)藏族先民朴素的唯物观促使天葬的形成

  藏民族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他们对宇宙和世界的认识有一种朴素的唯物意识。藏族先民把人类视作物质的一种形态,准确地说,人也被当作物质,认为是可以转化、可以演化的物质。正是这种朴素的唯物意识,帮助藏族人在其灵魂深处坦然地认识死亡和对待死亡。对待死者遗体的处理,定格在物质的范畴,从而对死亡并不恐惧紧张。这为天葬习俗的更广泛实施打下了较为良好的认识基础,同时反映出了藏民族朴素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二)佛教教义使天葬得以普遍实行

  自佛教传入西藏并得到超前的发展和兴盛之后,天葬的丧葬仪式也就依佛教教义来指导和解释。从天葬的仪轨来看,送葬队伍前头有点香引路之人,佛教解释为:点香铺上五彩路,请空神母到葬场来,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在生时的罪孽,请诸佛把死者灵魂带到天界。从佛教的意义而言,“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的多少关系到信徒未来能否得到超脱。把尸体布施给秃鸳,当作一种功德,看作灵魂转世的铺垫。有的甚至认为天葬台周围的秃鹫是比丘的化身,具有通神的魔力。况且秃鹫将在高空中飞翔,吞食的食物不留一星半迹残渣在地里,使亡者的肉体带向空中,消失在空中,符合亡者升天的向往,帮助人们实现了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佛教认为,人死了之后是一种躯壳的消失,而非灵魂的终结,是躯体和灵魂的分离,灵魂是永存的并且有转世,所以灵魂就需要超度,而灵魂的转世就得看前生所积的善德,这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基于这样的佛教“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教义,使天葬的理论依据似乎更加全面而系统,也更具吸引力了。因此,藏传佛教对于天葬习俗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赋予天葬以充实的宗教内涵、规范的丧葬礼仪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三)西藏特定的地理及生态环境是天葬形成的又一原因

  青藏高原山高地险,河川纵横,海拔高,雪山延绵,被世人称之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藏民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完成着特定环境中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然而,死亡就在这样一个生存空间中定型着。世界各地、各民族中对死者尸体的处理方式上有着各自不相同的特点,而如何去处理死者的尸体,直接关系到用什么样的葬具问题。“一种葬具,如果为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普遍使用,必就地具有充足易得的原料。实行石棺葬、石室葬、大石墓、石棚葬的地区,当然首先得具有相当多、又便于开采的石料。草原地区流行火葬,自有种种原因,不过也与缺少石材、木材有关。以木棺椁为葬具的地区,必具有充足的木资源。”而对于西藏,少树木是多数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以牛粪、羊粪为燃料的广大的牧区,要焚烧一具尸体谈何容易!因此人们对葬法的选择,必然要从实际出发,不可能超越现实。”所以对藏民族而言,在社会历史、生态环境与观念等的变化前提下,亡者遗体的处理过程中“天葬是最经济的处理办法,在缺乏燃料的地方,火化是不易办到的,就是高等喇嘛,也不一定火葬。”另外,我们知道秃鹫这种鸟类的主要分布区在青藏高原以及印度、伊朗等亚洲中部和南亚的高海拔区域内。若没有秃鹫这种天葬仪式中扮演主角的“灵鸟”,天葬的实施也就难以完成。


  不难看出,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的独特的天葬文化,应该说是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发展的产物,就现代的眼光来看,它在许多方面仍然具有一些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天葬反映平民理想的价值取向。雪域高原不同的葬礼,体现不同的规模和形式,有着较明显的阶级等次,反映出雪域葬俗的一种价值观。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土葬、塔葬、火葬和水葬,表现出了藏民族社会意识形态的等级偏见和深层次的思想观念。而天葬的形式、规模和特点让人们去选择平等的死亡去处,表现出极强的平等意识和平民理想的价值取向。不管活着时的身份有多么的不同,任何人只要来到天葬场则是赤裸裸的躯体和人人平等的葬礼。天葬赋予人们的平民理想观,体现了藏民族人生死亡观的朴素的意识。

  2、天葬所具有的非理性因素,促成人们乐观的生死观。不管天葬的方式如何“简单粗暴”或者“残忍”,也不管超度形式如何复杂,亲人对亡者不过分悲伤绝望,活者的人在情感上抱有美好的愿望,坦然面对死亡,只祈求亡者早日投生福地,顺利转世,希望来世有个幸福美好的命运。正是因为抱有这样的理想愿望,藏民族对待死亡也就并不紧张和恐惧。这种近乎极至地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一面的作用,为藏民族乐观的生死观的形成创造出了某种特定的氛围。

  3、天葬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天葬将尸体喂给秃鹫,既有佛教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藏族先民们由来已久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藏民族对死亡的处理中充分表达了对环境的热爱和对自然生物的珍惜,表达了藏民族古老的生态观。从这种生态环保思想中,能够衡量藏族葬俗所带来的道德水准和生态保护观念,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藏族自古就具备了环保意识。就此而论,这种丧葬遗风带给人们的应该是积极、健康的文化概念。


  探讨天葬这一特殊的丧俗现象,不是为世人展示它的神秘性,而是为了挖掘天葬的起因、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以及了解藏民族对待死亡、处理尸体的心理,了解天葬所体现的藏民族的宇宙观、生命观和价值观。从而,正确地揭开天葬的真实面孔,了解藏民族的丧葬文化。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