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明祭扫让清明节更“清明”
绿色文明祭扫让清明节更“清明”
来源 重庆民政
今年的清明。尚风新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第一个清明节,假日前两天,全市安葬机构接待人数比去年增长七成以上,各地陵园和公墓采取错峰、限量等措施,通过节地葬、生态安葬、鲜花祭扫等方式,倡导绿色文明新风尚。
4月3日,璧山区8名困难群众骨灰集中免费生态安葬活动在“重庆西郊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的璧和苑公益墓区举行。此次生态安葬全部采用可降解骨灰盒,安埋后将自行降解,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寓意生命之花常开。
据重庆西郊福寿园总经理代琼介绍,这种节地生态安葬的方式让逝者回归自然,不仅节约土地资源,更象征着尊严和价值。图片在逝者家属龙婷婷看来,这种方式让亲人的骨灰盒安置问题得到解决,相信自己的亲人在九泉之下也将得以安息。图片璧山区民政局副局长荣莉表示,当地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困难群众家属可以获得三千元的补贴。目前,公益性墓园“璧和苑”已安葬逝者共计36位。
各地陵园公墓还开设了代客祭祀服务,不方便前来祭祀的市民,可以联系墓区工作人员代为祭扫。在垫江、万州、南岸等地的公墓,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鲜花,通过鲜花换纸钱、素果的方式,引导市民文明祭扫。
南岸区灵安陵园总经理田长勇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让老百姓逐渐地接受通过鲜花,通过供果,同样可以传递孝心。图片市民肖宏认为,清明节为亲人献上一束鲜花,低碳环保,一样能表达哀思。
垫江县黄沙公墓负责人谭鈜尹介绍说,今年用鲜花祭祀的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0% ,现在这种方式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
市民政局发布消息,4月3号我市各地迎来群众集中祭扫高峰,全市370个安葬机构接待现场祭扫群众19.8万人次,不仅人数上比去年增长七成以上,接待车辆同比去年也是翻倍。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余东海表示,通过大力推行文明祭扫、禁止明火,引导群众不带火种、香烛、纸钱、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到祭扫现场,通过鲜花换纸钱、挂黄丝带等方式,文明祭扫。
来源丨第1眼-重庆广电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 中国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下一篇: 关注丨重庆推行代客祭扫传递哀思